基本器材:
手沖壺一個、濾杯一個、濾紙、咖啡壺一個、溫度計一支、磨豆機一台、量匙一支、磅秤一個
重點觀念:
1. 粉跟水比例1:17
2. 溫度攝氏90~95度
3. 穩定的均勻萃取
4. 萃取率18%~22%
接下來的手沖過程,只是初步介紹,之後還有另一個更詳細的手沖講義。
手沖過程:
1. 量咖啡豆的重量,一杯約10克,沖泡水量170cc左右(註一);兩杯(約一個馬克杯)18公克左右,沖泡水量約300cc左右(註一),但有時還是要依照實際狀況做改變(註二)。每增加一杯量,咖啡粉約增加7~10公克。然後用中度研磨,顆粒與二號砂糖差不多。至於是否要過篩,因人而異,過篩的目的是要篩掉一些些細粉,減少一些雜味。
2. 手沖壺加入熱水至適當水量並插上溫度計,用攝氏90~95度的熱水,基本上水溫要依照不同烘焙程度的豆子做變動,烘越深水溫越低。還有戶外跟室內以及氣候都要考慮在內,這些都會影響水溫。
3. 用熱水淋在放置好的濾紙上,順便溫杯跟溫壺與沖淡一些濾紙味(有些濾紙會有漂白劑等化學物質) 然後將咖啡壺流下來的水倒掉。當然假如濾紙沒異味或漂白的話,也可以不用先淋濕。而溫壺的目的是沖咖啡時,咖啡溫度不會失溫過快。對了現在市面上有賣溫壺的加溫器,也可買來使用。
4. 倒入咖啡粉,「輕拍」濾杯讓咖啡粉平整 。
5. 開始第一次注水,記得注水時水要穩,讓熱水由注水口細細流出,不可太大,也不可過小。壼嘴與粉層間的距離約6公分左右, 且要維持力道且速度一致,別太快,讓熱水像「輕放上去」的感覺,從中心點往外繞圈, 快接近邊緣就停止倒水,讓咖啡粉都浸濕到。然後靜置約30秒左右,此時稱作悶蒸。
6. 等到浸濕的咖啡粉表面開始有乾燥的現象時,這時悶蒸差不多就算結束,可以開始第二次注水,一樣從中心點開始繞圈,由內而外,再由外而內,反覆且穩定這動作,直到差不多要到所需的萃取量。對了切記注水時別讓水柱碰到濾杯壁。
7. 倒入事先溫杯好的杯子,開始品嚐、試味道。
事後清理:
將濾紙連同咖啡渣倒掉,然後用水清洗濾杯與咖啡壺就好。
備註:
[註一] 在這裡170cc或306cc是指整個注水量,不是下壺的咖啡液,流到下壺應該只剩120cc左右或250cc左右,建議初學者可以用磅秤扶助。
[註二] 尤其當豆子的狀況不好時,記得注水量要減少,也就是要降低萃取率。
2011 臺北咖啡拉花大賽選手報名影片連結整理
-
1. 2011臺北國際拉花大賽-參賽選手曾建華 http://youtu.be/PQejGn5GxCE2. 2011臺北國際拉花大賽
李泓穎http://youtu.be/UP0k7lKsO5E3. 2011臺北國際拉花大賽 - 參賽選手莊依霖
13 年前
0 意見:
張貼留言